肥胖症 ( adiposity )
别名: 肥胖症;adipositas;hyperliposis;obesity;肥胖;脂肪过多;脂肪过多症
解释 收起

概述: 肥胖症(adiposity)公认的定义是体内贮积的脂肪量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而不是指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临床上也可能通过肉眼观察结合后一种定义来判断肥胖者。但后述肥胖定义对于某些特别的个体如健美和举重运动员是不适用的。肥胖可由许多疾病引起,故 肥胖症并非一种病名,而是一种症候。根据病因 肥胖症可分为单纯性与继发性两类。     单纯性肥胖的定义是:只有肥胖而无任何器质性疾病的 肥胖症。人体组织中有两种脂肪组织:即棕色脂肪和白色脂肪组织,前者与后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
    ①在全身均有分布;
    ②血管较丰富;
    ③细胞中线粒体较多;
    ④受交感神经支配;
    ⑤含有解耦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UCP),在白色脂肪细胞中则无。去甲肾上腺素和维A酸可调节UCP mRNA的表达,且互不依赖。交感神经兴奋,可使细胞呼吸和氧化性磷酸化失耦联,使产热增多。以消耗能量。在缺乏棕色脂肪的转基因小鼠,即使无多食,由于棕色脂肪缺乏,能量消耗减少,也可发生肥胖,说明棕色脂肪组织在能量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临床上也可见到食量不大的人发生肥胖,这些人是否有体内棕色脂肪细胞减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单纯性肥胖的分类有多种。按肥胖的程度可分轻、中、重3级或?、?、?等级。按脂肪的分布可分为全身性(均匀性)肥胖、向心性肥胖、上身或下身肥胖、腹型和臀型肥胖等。这种分类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肥胖预后的判断有帮助。如Cushing综合征常为向心性肥胖;腹型肥胖者比均匀性肥胖者预后差,常引发许多疾病。     此外,还有增殖性和肥大性肥胖之分。增殖性肥胖是指脂肪细胞数目增加,特点是肥胖多从儿童期开始,青春发育期肥胖进一步加重,终身都肥胖,脂肪堆积在身体周围,故又称周围型肥胖,到成年可同时有肥大型肥胖。肥大型是只有脂肪细胞贮积脂肪量增多,但脂肪细胞数目不增加,其特点为肥胖多从中年时期开始,脂肪堆积在身体中央(即躯干部位),故又称中央型肥胖,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增殖性肥胖更为严重。
    肥胖症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及(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肥胖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肥胖症与多种疾病如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极为重要。

    肥胖症(obesity)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分布异常、体重增加,是包括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内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超重和肥胖症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人群中的患病情况已达到流行程度。据估计,在西方国家成年人中, 约有半数人超重和肥胖。我国肥胖症患病率也迅速上升, 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2004年)》中报道, 我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患病人数分别为2.0亿和6000多万。肥胖症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组分之一, 与多种疾病如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和某些癌症密切相关。肥胖症及其相关疾病可损害患者身心健康,使生活质量下降,预期寿命缩短,成为重要的世界性健康问题之一。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已于2003年制订了《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肥胖可作为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称为继发性肥胖症,约占肥胖症的1%。

1 临床表现 展开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展开
3 流行病学 展开
4 实验检查 展开
5 辅助检查 展开
6 诊断要点 展开
7 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
8 预防 展开
9 治疗方案及原则 展开
10 并发症 展开
11 病程和预后 展开
12 诊断依据 展开
13 相关课件 展开

上海医师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沪ICP备120056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