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继发性
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1.
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对
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
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2.饮食控制 控制进食总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高糖类食物。对肥胖患者应制订能为之接受、长期坚持下去的饮食方案,使体重逐渐减轻到适当水平,再继续维持。制订饮食方案必须个体化,使所提供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的负平衡。热量过低患者难以坚持,而且可引起衰弱、脱发、抑郁甚至
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所谓低热量饮食指62v83kJ(15v20kcal)/(kg·d),极低热量饮食指<62kJ(15kcal)/(kg·d)。极少需要极低热量饮食,而且不能超过12周。饮食的合理构成极为重要,须采用混合的平衡饮食。
3.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与饮食控制相结合,并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肥胖 或使肥胖病人的体重减轻。必须进行教育并给予指导,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适 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不好的患者须更为慎重。应进行 有氧运动,循序渐进。
4.药物治疗 对严重肥胖患者可应用药物减轻体重,然后继续维持。但临床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类药物仍有待探讨,用药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因而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利弊得失),以作出决定。
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2000年关于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导意见:药物治疗只能作为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肥胖的辅助手段。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药物治疗:
①明显的饥饿感或食欲亢进导致体重增加;
②存在相关疾病或危险因素,如IGT、血脂异常、
高血压等;
③存在肥胖相关性疾病,如严重的骨
关节炎、睡眠阻塞性通气障碍、
反流性食管炎等。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减肥药物:
①儿童;
②原先有过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者;
③孕妇及乳母;
④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病人。
奥利司他(orlistat)是
胃肠道
脂肪酶抑制剂。使食物中脂肪吸收减少30%,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推荐剂量为120mg,3次/d,进餐时服药。不被
胃肠道吸收,可见轻度
消化系统副作用,如肠胃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等。
西布曲明(sibutramine,?-苯乙胺)是中枢神经作用药物。抑制下丘脑
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再摄取,减少摄食,降低体重;还具有产热作用,可能与其间接刺激中枢交感传出神经、激活褐色脂肪组织中的?
3
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其中
葡萄糖利用增高有关。剂量为10v30mg,1次/d,早餐时服药。本药的副作用包括食欲降低、
便秘、口干、失眠、轻、中度
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等,需给予监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慎用或不用。
5.外科治疗 空回肠短路手术、胆管
胰腺短路手术、胃短路手术、胃成形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及胃气囊术等,可供选择。手术有效(指体重降低>20%)率可达95%,死亡率<1%,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术前并发症可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愈。但手术可能并发吸收不良、贫血、管道狭窄等,有一定的危险性,仅用于重度肥胖、减肥失败又有严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有可能通过体重减轻而改善者。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作出充分估计,特别是
糖尿病、
高血压和心肺功能等,给予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WHO制定出健康减肥三大原则:不过度节食、不
腹泻、不乏力。并且还指出每周减重不能超过0.5v1.0kg。
国际肥胖工作组(WHO)提出肥胖治疗的长期目标(表3)。
全国中西医结合
肥胖症学术会议制定了原发性
肥胖症的疗效标准:
一个疗程结束时,体重下降3kg以上为有效,或脂肪百分率下降5%为有效;体重下降5kg或脂肪百分率下降5%以上为显效;体重下降已达标准体重或超重范围内,称为近期临床痊愈。
疗程结束未达有效者为无效。随访1年以上,维持原有疗效为远期疗效。
疗程计算:3个月为1个疗程,每隔1个月可停药1周。
药物减肥治疗计划的实施方法:在专科医师指导下,先按医嘱用药1v3个月,此期称为减重期。当体重下降到服药前的90%v95% (即体重减少了5%v10%)时,进入了维持期,1v2个月。如体重能稳定在减肥后的水平,可停药观察。如在观察期间体重增加、反弹,应恢复用药。
减肥治疗的早期,体重下降的较快,之后多进入平台期,不易下降,此与自身体重调节点有关。如能坚持并加大减肥力度,维持一段平台期后,仍可进一步减重。如果不坚持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即使体重减轻之后仍会反弹。
6.常用减肥中成药
(1)
防风通圣丸:由防风、荆芥、麻黄、薄荷、生姜、连翘、
桔梗、川芎、当归、白术、黑山栀、酒
大黄、
芒硝、
石膏、黄苓、滑石、甘草、白芍等药物组成。用于腹部皮下脂肪丰满,即以脐部为中心的膨满型肥胖。通过发汗、利尿、泻下作用进行排泄、发散,同时又具有解毒、消炎作用。该方有抑制代谢的作用,尤适用于
便秘且有
高血压倾向的肥胖者。
(2)精制
大黄片:清热利湿,泻火通便,降脂减肥。用于肥胖而
便秘者。
(3)七消丸:由地黄、乌梅、木瓜、白芍、北沙参等药组成。用法为2丸/d,晨、晚各服1丸,空腹时以温开水送下。治疗后乏力、
心悸、易饥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消失。主治单纯性肥胖伴有
水肿者。
(4)消胖美:由柴胡等中西药组成。有抑制食欲,增强
体质,疏肝解郁,健脾益气,去除浊积,利水渗湿,增强新陈代谢,轻度减少小肠对
葡萄糖的吸收等功能。用于治疗
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显著疗效。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85.57%。
(5)减肥灵:由黄芪、白术、茯苓、半夏、陈皮等18味中药组成,有健脾益气,化痰利湿,改善神疲、乏力,降低
血压及消脂肪作用。用于治疗单纯性肥胖虚证型,对身体沉重,疲乏无力,全腹胀满,下肢凹陷性
水肿有显著疗效。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80%以上。
7.针灸减肥 有关研究证实:针灸可以使基础胃活动水平降低及餐后胃排空延迟。针刺能降低外周
5-羟色胺水平,还可增强患者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和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功能,促进机体脂肪代谢,产热增加,消耗积存的脂肪。常用针灸处方:
(1)取梁丘、公孙穴:每次针1穴,交替使用,泻法,产生强烈的针感后,再接电针仪20min。起针后在当时所针穴上用麦粒型皮内针,沿皮下刺入1cm左右,留针3天,10次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2)辨证施针:肥胖属脾虚湿阻者,取内关、水分、天枢、关元、丰隆平补平泻,三阴交、列缺用补法;肥胖属胃强脾弱、湿热内蕴者,取曲池、支沟、四满、三阴交平补平泻,内庭、腹结用泻法;肥胖属冲任失调、带脉不和者,取支沟、中渚平补平泻,关元、带脉、血海、太溪用补法。隔天施针1次,留针30min,15次为1个疗程。
(3)体针结合耳针:体穴选用天枢、气海、足三里、减肥穴,1次/d,每次30min,起针后适度
按摩减肥穴10min,12次为1个疗程。耳穴选用神门、饥点、脾,每次双耳取穴,嘱咐患者每天自行按压4v5次,每次10min,12天为1个疗程。
8.耳针减肥
(1)耳压磁珠:耳穴主穴取:内分泌、皮质下、脾,配穴取口、
肾上腺、腹、肺。取2000高斯,直径2mm的磁珠置于4mm×4mm大小的胶布上,然后固定于所取耳穴上,每次取穴4v5个,每天按压3v4次,每次10min,10次为1个疗程。
(2)芒针结合耳针:耳穴取饥点、神门、胃、内分泌为主穴。嗜睡者去神门加兴奋;食欲亢进,口渴欲饮者加渴点;顽固
便秘者加大肠;伴
高血压者加降压沟。芒针取穴梁门透归来、梁丘透髀关,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强调预防重于治疗。结合病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减肥目标极为重要,体重过分及(或)迅速下降而不能维持下去往往使病人失去信心。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继发性
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的处理。
1.
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病人及其家属对
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的认识,从而配合治疗、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自觉地长期坚持是
肥胖症治疗首位及最重要的措施。
2.饮食控制 控制进食总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避免摄入高糖类食物。对肥胖患者应制订能为之接受、长期坚持下去的饮食方案,使体重逐渐减轻到适当水平,再继续维持。制订饮食方案必须个体化,使所提供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的负平衡。热量过低患者难以坚持,而且可引起衰弱、脱发、抑郁甚至
心律失常,有一定的危险性。一般所谓低热量饮食指62~83kJ(15~20kca1)/(kg·d),极低热量饮食指<62kJ(15kca1)/(kg·d)。极少需要极低热量饮食,而且不能超过12周。饮食的合理构成极为重要,须采用混合的平衡饮食。
3.体力活动和体育锻炼 与饮食控制相结合,并长期坚持,可以预防肥胖或使肥胖病人的体重减轻。必须进行教育并给予指导,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不好的患者须更为慎重。应进行有氧运动,循序渐进。
4.药物治疗 对严重肥胖患者可应用药物减轻体重,然后继续维持。但临床上如何更好地应用这类药物仍有待探讨,用药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因而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的危险(利弊得失),以作出决定。
国际肥胖特别工作组2000年关于亚太地区肥胖防治指导意见:药物治疗只能作为饮食控制与运动治疗肥胖的辅助手段。有以下情况时可考虑药物治疗:
①明显的饥饿感或食欲亢进导致体重增加;
② 存在相关疾病或危险因素,如IGT、血脂异常、
高血压等;
③存在肥胖相关性疾病,如严重的骨
关节炎、睡眠阻塞性通气障碍、
反流性食管炎等。以下情况不宜使用减肥药物:
①儿童;
②原先有过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者;
③孕妇及乳母;
④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的病人。
目前获准
临床应用的减肥药物只有
奥利司他和
西布曲明,但仍需长期追踪及临床评估。
奥利司他(orlistat)是
胃肠道
脂肪酶抑制剂。使食物中脂肪吸收减少30%,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肥效果。推荐剂量为120mg,3次/日,进餐时服药。不被
胃肠道吸收,可见轻度
消化系统副作用,如肠胃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等。
西布曲明(sibutramine,β-苯乙胺)是中枢神经作用药物。抑制下丘脑
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再摄取,减少摄食,降低体重;还具有产热作用,可能与其间接刺激中枢交感传出神经、激活褐色脂肪组织中的β
3
肾上腺素能受体,导致其中
葡萄糖利用增高有关。剂量为10~30mg,1次/日,早餐时服药。本药的副作用包括食欲降低、
便秘、口干、失眠、轻、中度
血压增高和心率增快等,需给予监测,有心血管并发症者慎用或不用。
5.外科治疗 空回肠短路手术、胆管
胰腺短路手术、胃短路手术、胃成形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及胃气囊术等,可供选择。手术有效(指体重降低>20%)率可达95%,死亡率<1%,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疗效,术前并发症可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愈。但手术可能并发吸收不良、贫血、管道狭窄等,有一定的危险性,仅用于重度肥胖、减肥失败又有严重并发症,而这些并发症有可能通过体重减轻而改善者。术前要对患者的全身情况作出充分估计,特别是
糖尿病、
高血压和心肺功能等,给予相应的监测和处理。
6.
肥胖症的预防肥胖应以预防为主,应使人们认识到其危险性而尽可能地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预防
肥胖症应从儿童时期开始。
治疗的两个主要环节是减少热量摄取及增加热量消耗。强调以行为、饮食、运动为主的综合治疗, 必要时辅以药物或手术治疗。继发性
肥胖症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各种并发症及伴随病应给予相应处理。
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减肥目标极为重要,体重过分和(或)迅速下降而不能维持往往使患者失去信心。一般认为,肥胖患者体重减轻5%~10%,就能明显改善各种与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
(一)
行为治疗
通过宣传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对
肥胖症及其危害性有正确认识从而配合治疗, 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和运动习惯, 自觉地长期坚持,是治疗
肥胖症最重要的步骤。
(二)医学营养治疗
控制总进食量,采用低热卡、低脂肪饮食。对肥胖患者应制订能为之接受、长期坚持下去的个体化饮食方案,使体重逐渐减轻到适当水平,再继续维持。只有当摄入的能量低于生理需要量、达到一定程度负平衡,才能把贮存的脂肪动员出来消耗掉。由于每公斤身体脂肪含热量31050kJ(7500kcal), 因而如果每天热量负平衡达到2070kJ(500kcal) 则每15天可使体重减轻1kg。热量过低患者难以坚持,而且可引起衰弱、脱发、抑郁、甚至
心律失常等,有一定危险性。一般所谓低热量饮食指每天62~83kJ (15~20kcal)/kgIBW,极低热量饮食指每天<62kJ(15kcal)/kg IBW 。减重极少需要极低热量饮食,而且极低热量饮食不能超过12周。饮食的合理构成极为重要, 须采用混合的平衡饮食,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的比例,分别占总热量的6O%~65%、15%~2O%和25%左右,含有适量优质蛋白质、复杂糖类(例如谷类)、足够新鲜蔬菜(400~500g/d) 和水果(1O0~20Og/d)、适量维生素和微量营养素。避免油煎食品、方便食品、快餐、巧克力和零食等,少吃甜食,少吃盐。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非吸收食物及无热量液体以满足饱腹感。
(三)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
与医学营养治疗相结合,并长期坚持, 可以预防肥胖或使肥胖患者体重减轻。必须进行教育并给予指导,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应适合患者具体情况,注意循序渐进,有心血管并发症和肺功能不好的患者必须更为慎重。尽量创造多活动的机会、减少静坐时间,鼓励多步行。
(四)药物治疗
医学营养和运动治疗的主要问题是难以长期坚持, 中断后往往体重迅速回升, 因此也倾向于对严重肥胖患者应用药物减轻体重,然后继续维持。但长期用药可能产生药物副作用及耐药性, 因而选择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必须十分慎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衡量可能得到的益处和潜在危险作出决定。目前对减重药物治疗的益处和风险的相对关系尚未作出最后评价。减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
根据《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预防控制指南(试用)》,药物减重的适应证为:
① 食欲旺盛,餐前饥饿难忍,每餐进食量较多;
② 合并高血糖、
高血压、血脂异常和
脂肪肝;
③ 合并负重
关节
疼痛;
④ 肥胖引起
呼吸困难或有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
⑤ BMI≥24有上述合并症情况,或BMI≥28不论是否有合并症,经过3~6个月单纯控制饮食和增加活动量处理仍不能减重5%,甚至体重仍有上升趋势者, 可考虑用药物辅助治疗。下列情况不宜应用减重药物:
① 儿童;
② 孕妇、乳母;
③ 对该类药物有不良反应者;
④ 正在服用其他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
减重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① 食欲抑制剂: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主要通过下丘脑调节摄食的神经递质如
儿茶酚胺、血清素能通路等发挥作用。包括拟
儿茶酚胺类制剂,如苯丁胺(phentermine)等;拟血清素制剂,如
氟西汀(fluoxetine); 以及复合拟
儿茶酚胺和拟血清素制剂,如β-苯乙胺(
西布曲明,sibutramine)。
② 代谢增强剂:β
3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增强生热作用、增加能量消耗,其效应仍在研究和评价之中;
甲状腺素和
生长激素已不主张应用。
③ 减少肠道脂肪吸收的药物:主要为
脂肪酶抑制剂
奥利司他(orlistat)。目前获准
临床应用的只有
奥利司他和
西布曲明,且尚需长期追踪及临床评估。
1.
奥利司他 非中枢性作用减重药,是
胃肠道
胰脂肪酶、胃
脂肪酶抑制剂,减慢
胃肠道中食物脂肪水解过程,减少对脂肪的吸收,促进能量负平衡从而达到减重效果。配合平衡的低热量饮食,能使脂肪吸收减少30%,体重降低5%~1O%,并能改善血脂谱、减轻
胰岛素抵抗等。治疗早期可见轻度
消化系统副作用如肠胃胀气、大便次数增多和脂肪便等。需关注是否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等。推荐剂量为12Omg,每天3次, 餐前服。
2.
西布曲明 中枢性作用减重药。特异性抑制中枢对
去甲肾上腺素和
5-羟色胺二者的再摄取,减少摄食;产热作用可能与其间接刺激中枢交感传出神经、激活棕色脂肪组织β
3
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关。可能引起不同程度口干、失眠、乏力、
便秘、月经紊乱、心率增快和
血压增高等副作用。老年人及
糖尿病患者慎用。
高血压、
冠心病、充血性
心力衰竭、心律不齐或卒中患者不能用。
血压偏高者应先有效降压后方使用。推荐剂量为每天1O~30mg。
新近开发的利莫那班(rimonabant)为选择性CB1受体拮抗剂,作用于中枢
神经系统抑制食欲, 作用于脂肪组织诱导FFA氧化,可有效减轻体重, 尚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五)外科治疗
可选择使用吸脂术、切脂术和各种减少食物吸收的手术, 如空肠回肠分流术、胃气囊术、小胃手术或垂直结扎胃成形术等。手术有一定效果,部分患者获得长期疗效,术前并发症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或治愈。但手术可能并发吸收不良、贫血、管道狭窄等,有一定危险性,仅用于重度肥胖、减重失败而又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有可能通过体重减轻而改善者。术前要对患者全身情况作出充分估计,特别是
糖尿病、
高血压和心肺功能等,给予相应监测和处理。